2023年二期简报-安徽省全科医学发展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3年二期简报

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简报



1.《乳腺癌患者知觉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应对方式和疲劳的链式中介作用》发表在《皖南医学院学报》第342卷。该研究旨在分析乳腺癌患者知觉压力、疲劳、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选取2021612月安徽省某三甲医院49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知觉压力量表、中文版疲劳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沃里克-爱丁堡心理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腺癌患者知觉压力总分(39.13±6.83)分,疲劳量表总分(39.60±7.19)分,积极应对分量表总分(29.87±4.67)分,消极应对分量表总分(10.97±4.42)分,心理健康总分(51.59±8.39)分;积极应对方式与疲劳和压力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疲劳及压力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P<0.05);脑力疲劳和积极应对在知觉压力和心理健康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P<0.05),其总效应为-0.747,总间接效应为-0.287,占总效应的38.4%。该研究认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积极应对水平可有效降低脑力疲劳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2.《某市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情绪智力和反刍思维的相关性研究》发表在《蚌埠医学院学报》第648卷。为探讨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情绪智力和反刍思维之间的关系,采用整群抽样,采用护士情绪智力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对蚌埠市两所三甲医院811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情绪智力总均分为(4.926±0.900)分,整体水平较高,反刍思维总均分为(1.938±0.541)分,整体水平中等偏下。绪智力及其维度评分与反刍思维及其维度评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0.01),自我情绪评价和情绪控制能够解释反刍思维7.5%的变异性。该研究认为临床护士情绪智力越高,反刍思维水平越低,反刍思维可以由自我情绪评价和情绪控制来进行预测。


3.《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发表在《全科护理》第2521卷。该研究选取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2022238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融合,在理论课教学中以“融合”为切入点,实验课教学中以“引导”为着力点,第二课堂实践中以“践行”为立足点。程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教学结束后应用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调查问卷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调查显示课程思政‘’调查问卷中目标理念维度得分最高(4.827±0.193)分。90.8%的护生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指导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92.0%的护生认为实验课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活跃了课堂的气氛,90.3%的护生认为情景模拟的教学形式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授课教师自评:情景模拟和第二课堂实践的组织形式还需进一步提高。该研究的改革融合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方法,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


4.《应对方式对临床护士反刍思维与工作压力的影响》发表在《淮海医药》第5期第41卷。该研究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反刍思维量表(RRS)对蚌埠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3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500份有效问卷,探讨了应对方式在反刍思维与工作压力中的中介作用。该研究认为护士反刍思维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可增加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在反刍思维与工作压力间起中介作用。


5.《临床护士数字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发表在《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分组口头报告》。以数字能力框架2.2版为主要结构框架,利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拟订临床护士数字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借助MATLAB数学建模软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构建基于胜任力理论和欧盟数字能力框架的临床护士数字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形成的临床护士数字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按权重大小依次为数字认知与技能(0.2776)、信息与数字素养(0.2439)、数字交流与创新(0.1913)、数字价值与追求(0.1680)和基本人格特质(0.1190)。二级指标组合权重前3位分别为,数字技能(0.1851)、数字安全意识(0.1000)、数字认知(0.0925)。该研究构建的临床护士数字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工作需要,为临床护士数字能力培训提供了一定的标准。


6. 安徽省医疗卫生资源空间配置及公平性趋势研究》发表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第12期第43卷。利用地理集中指数、集中指数和集聚度等概念对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评价,对安徽省卫生资源的配置及公平性进行分析,为政府优化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发现安徽省各项医疗卫生资源指标均得到了长足发展,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集中趋势,该省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呈增加趋势,且卫生资源配置倾向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合肥、蚌埠、阜阳、安庆、芜湖等地的集聚度指数较高,医疗卫生资源充足,而皖北的亳州、宿州及六安等地卫生资源集聚度指数与人口集聚度指数的差值均为负值,其医疗卫生资源存在较大缺口。该研究认为政府应从财政投入、人才政策等方面统筹规划,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7.《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生长因子23Klotho蛋白及钙磷代谢的影响》发表《实用药物与临床 》第6期第26卷。选取202011月至2022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慢性肾脏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7例,按照血液透析模式组合的差异,将其分为单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30)HD+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 HDF)(42)HD+HDF+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45),比较各组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Klotho蛋白、肌酐(Scr)、尿素(BUN)、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指标。发现相较于单纯HD治疗,HD+HDFHD+HDF+HP治疗均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HD+HDF+HP净化效果较好,有助于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改善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

8.《炎症相关因子TLR4 NF-κB在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发表在《河北医学》第6期第29卷。本研究旨在研究炎症相关因子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炎症因子TLR4NF-κBIMN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发现炎症因子TLR4NF-κBIMN肾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且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肾组织细胞损伤,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参与了IMN的发生、发展。


9.《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生本科实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发表在《蚌埠医学院学报》第8期第48卷。该研究选取20216月至2022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实习的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62名学生。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8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实习教学,观察组在常规实习教学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总计16周教学后评价学生的主观认知感受及出科、毕业考试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实习期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主观感受优于对照组(P<0.01)。内科出科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毕业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该研究认为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实习教学,能有助于持续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成绩,对培养社会主义医学人才有益。


10.《基于CIPP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临床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发表在《蚌埠医学院学报》第11期第48卷。该研究应用CIPP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临床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文献复习、Delphi法,从CIPP模型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个方面建立临床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临床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最终建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的临床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可基本反映临床线上教学与管理情况,对评价临床线上教学质量和探索、完善临床线上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利格列汀通过激活AMPK//PGC-1α/TFAM通路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线粒体生物合成》发表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第12期第43卷。该研究探究了利格列汀是否能够通过激活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AMPK/PGC-1α/TFAM)通路,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线粒体生物合成。最终发现在DKD中,利格列汀具有降低尿白蛋白,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PGC-1α/TFAM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介导的。


12《蚌埠市某社区老人焦虑与抑郁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发表在《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第6卷第26期。该研究选取20229月至20235月在蚌埠市某社区居住的388名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CGA系列综合评估量表,记录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等一般资料。运用微型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衰弱Frail量表、Lawton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简版老年抑郁量表-15(GDS-15)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评分。观察不同性别、居住情况、总体财政状况、营养状况的社区老年人之间SASGDS-15评分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蚌埠市某社区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其中独居、丧偶和从不参加锻炼的老年人更易发生焦虑、抑郁。


13Improving Chinese nursing undergraduates' nurse-patient clinic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English: A study based on a target situation needs analysis》收录在SCI期刊《Heliyon》中,该研究对中国 5 家教学医院的护士进行了临床医患沟通中护士目标情境需求分析的调查。采用和整合语言交际能力框架和目标情境分析框架在制定需求驱动和量身定制的 EMP 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重要见解。在框架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编,以系统衔接、相互关联的教学步骤、核心目标情境主题和一整套任务形式为特征,为 EMP 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支架,帮助护理学生观察、分析、练习和评估医患交流。该研究对于模拟的 EMP 研究人员和讲师在更广泛的医学领域进行英语交流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4.Using Virtual Reality in the Care of Older Adults With Dement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见刊于SCI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基于老年痴呆症护理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更注重理论,缺乏现实生活中的护理场景和实际的程序培训这一问题,该研究团队开发了虚拟现实 (VR) 教学系统,设计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测试 VR 辅助教学系统的可用性,填补通过护理场景进行教学的空白,使智能健康和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持更积极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课程满意度。研究表明,所开发的VR 系统可以满足日常教学的初始需求,帮助学生拥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课程满意度。


15.Effect of WeChat-based continuous care intervention on the somatic function, depression, anxiety, social func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for cancer patints: Meta-analysis of 18 RCTs》收录于SCINursing open》。该研究荟萃分析,系统评价和确定了基于微信的持续护理 (WCC) 干预对癌症患者各种结局的影响。结局指标包括躯体功能、焦虑、抑郁、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使用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大小的标准化平均差和95%CI。最终发现WCC 干预改善了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


16.Trends and frontiers of research on telemedicine from 1971 to 2022: A scientometric and visualisation analysis》收录于SCI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在 COVID-19 的影响,远程医疗的使用迅速增加,备受关注的时代背景下,检索1971 年至 2022 年在 Web of ScienceWOS)据库中发表的19,171篇与远程医疗相关的文章。进行合著网络分析(作者、机构、国家)、合引分析(作者、期刊、文献)和突发分析 ,以识别其热点和前沿,促进合作与发展。确定了过去52年的主要远程医疗研究领域,讨论了分析结果的含义,并强调了新兴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