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研项目
《安徽省卫生人力资源预测及基层卫生人力激励因素研究》(项目编号:SK2018A0183)
《安徽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促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K2018A0184)
《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K2018A0185)
《中外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SK2018A0186)
《面向全科医生的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2018A0187)
二、科研成果
2018年度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CD、CSSCI收录)》、《蚌埠医学院学报(统计源期刊)》、《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包头医学院学报》、《中国卫生产业》、《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摘录部分成果介绍如下。
《胜任力对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工作绩效和组织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全科医生胜任力问卷、工作绩效问卷、组织认同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1340名全科医生进行测量。全科医生胜任力正向预测工作满意度;(2)工作绩效是全科医生胜任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3)组织认同是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工作绩效和组织认同在全科医生胜任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为了提升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不仅要提升全科医生的胜任力,还要提升其工作绩效和组织认同水平。
《蚌埠市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探讨蚌埠市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及影响因素。综合蚌埠市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调查可了解到整体水平偏低, 其中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及家庭收入等均属于影响因素。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和扩大卫生资源的普及范围, 保障健康信息资源在各个地区的传播和推广;院校应重视相关健康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课程的开展, 确保逐步提高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对改善国家人民健康素养都具有推动意义。
《皖北地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与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 在皖北地区选取3个市16个行政村, 对1550名经医院确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 对其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PSQI睡眠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皖北地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与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总体孤独感高, 睡眠质量差, 应加强老年慢性病人自我保健意识, 适当采取干预措施, 更多地给予心理上的关心。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本文引入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手段, 设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 将信息管理专业120名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 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观察组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的方式, 观察组2采用视频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学期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并结合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高, 能有效提高医学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且微课结合小组研讨的教学方式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和自主学习微视频的方式, 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更好。
《医学院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管理模式设计与实施》选取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医学信息工程”两个专业共130名学生, 分导师制培养组和传统培养组各65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培养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传统培养组学生满意度83.1%, 导师制培养组学生满意度93.8%, 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导师制培养组学生除“协调人际”方面与传统培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外, 其余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培养组。本科生导师制学生接受度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但仍存在师资不足、指导方式有待提高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进。
《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应用自行设计问卷、SF-36生命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取的2160例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中精神健康(MH)、心理健康(MCS)及活力(VT)维度得分仅较糖尿病组低,其余各维度均低于患有单一疾病组(P<0 .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是睡眠质量、年龄、焦虑、并发症、抑郁。在临床工作和健康教育中, 应该重视患者焦虑和睡眠质量状况, 关注其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 采取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措施, 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投入的关系:希望的中介作用》采用职业使命感量表、希望量表、学业投入量表,对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的定向医学生493人进行测量。职业使命感、希望与学业投入三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职业使命感对学业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职业使命感对希望有正向预测作用;引入中介变量希望,职业使命感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有所降低,但仍然显著,希望在职业使命感和学业投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给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者的启示是:要注重培养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希望, 具体措施可以有榜样学习、增加成功体验以及进行语言说服等;对定向医学生进行职业使命感教育, 有助于希望水平的提升, 促进学业投入。
《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教育部、卫计委等关于医学教育、免费医学生教育和基层卫生的相关纲领性文件,明确订单定向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概念和内涵。比较分析8所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目前订单定向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有:课程比例不合理, 医学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过大, 基层预防保健、康复课程所占比例较小;人文医学类课程所占比例较低。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符合国家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符合“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宽口径”的要求、符合免费医学生“六位一体”的能力要求、符合培养“下得去”的医学人才的要求,才更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在全科医生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学生需掌握的内容,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示教。观察组病历书写得分和临床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激发了实习医生的想象力和主观创造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其对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辱虐管理对护士离职意愿影响的研究现状》本文简要阐述了辱虐管理、护士离职意愿及两者相关性,通过对辱虐管理与离职意愿两者关系进行研究, 能够引起医院及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并为今后在护士管理中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 避免辱虐管理, 降低离职意愿提供参考。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全国68所学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26所学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对20名高等医学教育专家和112名在校定向医学生进行培养模式偏好调研。当前5年制临床医学多种培养模式并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多种培养模式并存。制定培养了“下得去、用得上、用得好、流得动”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行为医学、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等六大课程模块, 以突出“全科医学特点, 体现当代医学教育的最新理念,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注重课程体系的实用性的原则”。
《6所高校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方案的比较》比较6所高校培养方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方案改革提供参考依据。选取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对象,采用文献分析、电话访谈、现场考察等方法,从培养目标、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其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6所高校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高校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全面、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议从设置统一的本科教育标准、调整培养目标、修订课程设置、构建实践教学基地联合体等方面进行完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CIPP评价模式优化模拟教学框架的医学生高仿真教学实践》将优化模拟高仿真教学引入医学生教学,评价其实施效果.采用高仿真教学的优化方案,结合问卷调查,比较2015级50名全科医学生(实验组)与2014级50名全科医学生(对照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在量表得分上均没有明显差异。优化模拟高仿真教学有利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运用各种仿真模拟技术进行临床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选取大学生22人为实验组, 以认知行为为框架的团体辅导进行干预, 选取同质大学生22人为对照组, 在此期间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两组在干预前后均进行情绪管理能力量表的施测。结果表明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是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一种途径。
《医学研究生分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中创新教育探析》分类培养模式有利于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以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 剖析分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中对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不足问题, 探索如何满足社会对医学高水平人才、多样性人才的需求, 以提升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强调跨学科培养, 重视相关学科课程;尊重人才培养规律,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材质量, 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重视教学方法多样化, 调动学习主动性;合理安排授课时间, 完善课程教学辅助体系来提升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 满足社会对医学高水平人才、多样性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