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成果简报-安徽省全科医学发展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6年度成果简报

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简报

 

    2016年,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如下一些成果:
    一、项目
    1.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喜获2016年度安徽省教育厅课题立项资助五项。2015年11月,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向全校招标,五位老师课题中标,并获安徽省教育厅立项资助。
课题《基层医改十年人、财、物投入绩效评价》(立项编号:SK2016A0601),本研究将对近10年安徽省医疗卫生投入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安徽省医疗卫生投入的基本情况,同时与国内医疗卫生投入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安徽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安徽省医疗卫生投入绩效进行测评分析,构建绩效测评体系,得出提高安徽省医疗卫生投入绩效的具体途径,提出公平合理的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绩效的对策建议。
    课题《中美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比较研究》(立项编号:SK2016A0592),该研究期望从对中美两国教育的共性研究中,探寻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应遵循的普遍规律;结合两国国情、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实际,研究分析两国教育中的差异及原因,并结合我国当前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际,科学理性吸收借鉴美国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所取得的经验,实现美国经验的“本土化”,促进我国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课题《新医改后全科医生执业环境调查》(立项编号:SK2016A0603),目前,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医改措施,明确提出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到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分级诊疗格局势在必行。全科医生需要面临的执业环境如何应进行全新的研究。
   课题《全科医学综合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立项编号:SK2016A0597),本研究根据全科医学的性质以及服务范畴的特点,从对全科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掌握传统的专科基本理论和技能,还应重视综合胜任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真正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期培养适合国情的、高素质、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合格的全科医学生。
课题《基于CIPP模型的安徽高等医学院校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研究》(立项编号:SK2016A0604),本研究根据CIPP 评价模型,通过对安徽某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的调查,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满意度评价,进行开展订单式全科医学教育的背景评价,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及过程评价和培养效果评价。

    2.研究中心在研项目
    课题《当下困境与未来发展,我国社区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有效路径实证研究》(立项编号:SK2015A117)按计划进行。
    课题《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路径优化研究》(立项编号:SK2015A118)按计划进行。
    课题《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研究》(立项编号:SK2015A116)按计划进行。
 
二、论文
    2016年度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收录)、《蚌埠医学院学报》(统计源期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统计源期刊)、《中华全科医学》(统计源期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现状与思考》一文论述2010年开始国家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文章对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条件还是学生的职业认同程度都有待完善和提高,并基于此种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农村全科医生胜任力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一文较为系统地构建了农村全科医生胜任力素质测评体系,将在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根据胜任力素质测评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使培训后能够“人岗匹配”,有助于促进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实践的发展。构建的农村全科医生胜任力素质测评体系,能够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教育培养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根据胜任力素质测评体系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修订,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六部委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建立学校、社区、预防保健机构和医院的联动培养机制,加强教育机构和卫生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加大全科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不断完善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开展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质量,为农村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和能够胜任农村卫生工作的全科医生。
 
《新医改背景下农村订单定向式免费医学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一文论述我国目前农村医学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量严重不足、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服务质量较差。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乡差距大,基层经济水平相对较落后,基层经济收入低; 基层大多地域较偏僻,业余文化生活单调; 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无法满足在职培训和进修需求,知识水平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提高; ③基层医疗设施简陋,门诊就诊病例少,病种单一,自己的才能无法充分发挥,发展空间狭小等。我国在医学人才培养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视野长期面向服务于大城市的大医院,医学教育的模式难以适应农村医药卫生人才需求,与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以及农村现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不协调,忽视了面向基层医药卫生、服务基层医药卫生的理念,无法满足农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的需求,培养的医学生“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流不动”,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分布越来越不合理。通过对我国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现状、医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和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从构建组织机构入手,不断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方案,采取科研促进培养机制创新、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定向生、建设满足定向生需求的实践基地、培养培训实践基地师资等举措进行农村订单定向式免费医学生培养机制创新。
 
《马克思主义信仰确证的致思路径》一文论述理论一经形成即须付诸实践的检验。如同理论脱离实际所遭遇的标签化和空泛化困境一样,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体系化建设也须突破思维程式的困扰,其塑造与确证必须交由实践去检视。因此,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则需要延拓新的致思路径。重点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聚合为理论探讨的重要辩题,厘清经典作家如何论述科学理论中的信仰问题,马克思主义继承者怎样作出信仰命题的重要论断,讨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重要辩题的原因。关键要洞悉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推动着精神领域的伟大变革,探明马克思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学说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特别要论证马克思主义信仰怎样内化成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绽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魅力,打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信仰之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领航作用。
 
《某市三甲医院在职护士参加志愿服务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论述不同科室护士参加志愿服务动机的总体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1);不同科室护士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在价值、理解、增强、职业、社会、保护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整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较明确,呈现积极倾向;不同文化程度、护士自身需要及工作繁忙对护士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均有影响。以期通过医院、护士的共同努力,提高护士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一文论述护士的心理资本总评分为(86.62±10.59)分;主观幸福感总体评分为(75.28±10.49)分,不同婚姻状况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段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及精力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评分、精力维度评分及对健康的担心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时间的护士在精力维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的护士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乐观、韧性进入回归方程( p<0.05~p<0.001),乐观与韧性这两个变量共能够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分16.5%的变异量。护士的心理资本及主观幸福感状况比较乐观,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越乐观,韧性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护理管理者应提高护士的心理资本,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