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下午,蚌埠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生态系统论视角下蚌埠地区环境质量改善的健康效益综合评价及策略优化研究”研究进展推进会于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汇报项目的最新研究进展,推动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科学支持。会议由项目主持人、中心研究员申正付教授主持,项目组成员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郁丹英高级工程师、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熊韵波教授、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海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孙锋高级工程师和蚌埠市水利局王业国高级工程师参加研讨。会议邀请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袁长江编审、蚌埠市疾控中心主任钱青文主任医师、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陆蕾处长和蚌埠医科大学学报姚仁斌编审等专家参加研讨、指导工作。
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秀木教授对项目的基本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项目立项后,课题组对蚌埠市区、五河县、怀远县、明光市的生态环境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地调研,取得了第一手的调研资料。对环境与健康系统的耦合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目前存在耦合机制识别和健康效益滞后性等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项目主持人申正付教授介绍了暑期“三下乡”生态健康调研活动的进展情况。申教授详细介绍了调研团队赴五河、怀远、明光三地的调研成果,重点分析了各地在生态环境治理和居民健康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及面临的挑战。调研结果显示,虽然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水质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健康风险等突出问题。这些调研数据为后续的策略优化和评估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经过深入研讨,专家们就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袁长江编审建议收集蚌埠地区居民的健康数据,如健康寿命、常见疾病、死亡率等,并考虑将人体肠道功能纳入指标;同时还强调,过度的环境治理可能对健康产生双向作用,应客观分析,建议将社会生活因素纳入环境效益评价体系,从宏观层面分析生态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内在耦合机制;姚仁斌主任提出综合数据获取较为困难,数据分析需要硬件和软件支持;钱青文主任指出,尽管蚌埠市的水土监管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相关部门对问题的认识不足,节省民用水开支导致重金属(如铬、砷)超标以及消毒液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她建议,鉴于目前缺乏蚌埠市普通居民的血铅相关数据,课题组应对“健康空间优化对策—学校环境血铅”板块进行基线调查,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研究,并表示将提供疾病相关数据。郁丹英、孙锋和王业国高级工程师表示将提供生态环境相关数据和权威指标体系;熊韵波教授建议分析生态环境与健康的动态变化,并利用“三下乡”调查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最后,陆蕾处长也为课题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反馈,助力课题组更加明确研究的重点与方向。此次会议获得了与会专家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反馈。大家一致认为,生态环境改善对居民健康的深远影响不可忽视,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也为政策制定和实际操作提供了重要支持。课题组成员表示,将根据专家们的宝贵建议,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深化各项工作,推动环境与健康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



展望未来,本次会议专家们的深入讨论为课题组在生态健康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指明了方向。未来一段时间,课题组将继续深入开展数据收集、分析和策略优化研究,力求为蚌埠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加科学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推动健康效益的提升。
(杨秀木/审,杨玥/文,张思晴/摄)